煙草行業扎實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綜述

2022-08-17來源:東方煙草報作者:臧運卓

從巴山楚水到云嶺之南,從黃土高坡到牡丹江畔……動人的綠色鋪展在大地,收獲的喜悅氤氳上心間。

從種好一片煙葉,到造福一片鄉土,責任煙草,胸懷“國之大者”,擔當“責之重任”。近年來,煙草行業積極發揮體制和資源優勢,推動煙葉產業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高標準落實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持續拓展煙農增收空間,構建起“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穩收益”的長效發展機制,展現出行業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的政治擔當。

從“一煙獨奏”到“煙葉+N”合鳴,產業綜合體正成為煙區鄉村振興新引擎,承托著煙區百姓對富足生活的樸素期待,融匯進為人民謀幸福的不懈奮斗中。

融入“三農”大局

在責任擔當中探索新路

煙葉根植于土,在綿亙土地中汲取營養,又反哺廣袤農村。

平衡好“煙稈子”與“菜籃子”之間的關系,充實好農民的“錢袋子”,既是當前“三農”工作對行業提出的必答題,又是行業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路。

對此,國家煙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國煙草總公司總經理張建民強調:“堅決落實黨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自覺服務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促進煙農持續增收,因地制宜處理好基本煙田核心煙區保護與土地規劃和基本農田規劃、煙葉種植與保障米袋子菜籃子等其他農產品種植、煙葉生產煙農增收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個關系,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加快落實煙葉生產各項政策安排。”

為服從和服務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局,自覺肩負起煙農增收的重要政治責任,2017年至2019年,行業連續三年召開煙農增收現場會。

2018年6月,在皖南煙區召開的煙農增收現場會上,“煙葉+N”的特色產業模式蹚出了一條煙葉產業與多元產業“雙環”驅動的煙農增收新路子。

資源共享、管理共通、生態互益、良性循環的“雙環”驅動發展新格局,使煙葉產業與多元產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既降低了雙方的生產成本,又提高了彼此的生產效率與效益,為煙農增收、煙區振興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鑒的新模式。

會上,國家局提出,要緊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歷史契機,堅持把發展煙區現代農業、培育煙區產業綜合體作為煙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不斷加快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進程,奮力譜寫新時代煙區鄉村振興新篇章。

煙區產業綜合體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次年的煙農增收現場會上,云南煙區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之上,將促進煙農增收全產業鏈發展推向新的高度,總結出“自主品牌、共建渠道、產業融合”三大要素,為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勾勒出更為細致的輪廓。

藍圖就此鋪展。為進一步推動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確保煙農持續穩定增收,既穩定優質煙區和煙農隊伍,又助力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國家局借鑒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相關經驗,提出以千畝村為單位開展煙區產業綜合體試點建設,構建現代煙草農業產業體系,推動煙葉產業與多元產業協調發展,更好助力煙葉高質量發展。

2020年,行業在云南、貴州、四川等14個?。▍^、市)39個地市推進51個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試點,探索煙葉轉型升級、核心煙區穩定和煙農持續增收的新路徑、新模式;2021年,在首批51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各產區積極推進綜合體建設,經過申報與評審,新增行業試點67個,同步提升綜合體建設數量與質量,持續發揮綜合體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煙區產業綜合體依托煙草全產業鏈,集聚優質土地資源,利用已建基礎設施,建立了以煙為主、多業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通過現代煙草農業產業體系帶動煙葉產區產業振興、農民富裕。

據統計,目前118個綜合體煙葉種植面積達30.9萬畝,煙葉與多元產業總產值28.23億元,帶動超過1萬戶農民就業,穩煙區、強產業、促增收效果顯著。

穩固煙葉基礎

筑牢中式卷煙原料“護城河”

煙葉是卷煙制造的基本原料,是整個煙草產業鏈的基礎。煙葉穩,則行業穩。

特別是在當前煙葉供需總量由控轉穩、由穩轉增的關鍵時期,堅決穩固煙葉基礎,深入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既是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更是遵循農業產業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今年7月,于山東召開的2022年全國煙葉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國家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指出,要始終高度重視煙葉基礎地位,圍繞行業發展全局,聚焦中式卷煙發展,謀劃推進煙葉工作。始終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全力做好煙葉穩產保供,筑牢中式卷煙原料“護城河”。

“護城河”牢不牢,要看煙田、煙農、煙葉穩不穩。

在解決“三穩”問題上,通過近年來的實踐與探索,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經驗做法,有效激發了煙區煙葉產業活力,增強了行業長遠發展的主動權。

通過聚集土地設施要素,集中高效生產,煙區產業綜合體解決了“在哪里種煙”的問題。

圍繞“村社協調、農民自愿、市場定價”的原則,煙區產業綜合體堅持以村社土地流轉平臺為抓手,以基本煙田保護為重點,積極探索互換、轉讓、入股、租賃、轉包等土地流轉方式,實現了綜合體核心區域土地規?;?、規范化、長期穩定流轉。

土地的整合開啟了煙葉“集中連片、灌排通暢、高效作業”的生產模式,能夠有效推進煙葉區域化布局、規?;a、集約化經營,為工商合作重點品牌原料基地與煙葉特色產業帶的形成打下基礎。

高標準煙田建設統籌推進,煙草農業設施現代化裝備水平提升,煙區產業綜合體解決了“怎樣種好煙”的問題。

在設施配套方面,綜合體以土地整理、機耕路、育苗烘烤設施和高效農機具配套為保障,扎實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提高煙草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有效推動減工降本、提質增效。

在提質增收方面,合理規劃煙田作物、科學制定種植制度,因地制宜,優化糧煙、煙蔬、煙油、煙菌等產業組合,提高煙田復種指數,提升煙田產出效益,促進煙田可持續經營。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和產業生態化,加快煙葉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成熟的產業,完備的配套,科學的發展模式,讓種煙不再是件苦差事。

綜合體內,生產組織形式得到創新,依托煙農合作社的平臺載體作用,煙農們構建起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專業服務為支撐的現代煙草農業生產組織體系。

曾經“零散作業”的老煙農開始“組團再出發”,升級成為職業新煙農;曾經拒絕接過父輩手中耘鋤而出走他鄉的青年一代主動回歸,成為煙農隊伍的生力軍。“誰來種煙”的問題有了新的答案。

助力鄉村振興

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農村發展的天地廣闊,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發展產業。只有夯實了產業根基,讓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農民自身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抓住鄉村振興的“牛鼻子”,依托不同煙區的特色優勢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煙草農業全產業鏈條。

在云南煙區,“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有效激活了農村錢、地、人等生產要素。云南省局(公司)圍繞高端生態、綠色優質、主業延伸和特色本香四個維度,指導綜合體注冊、管理“云香莊園”“云香印象”“云香弘毅”和“潤色添香”四個自主品牌;大理灣橋綜合體打造出集現代煙草農業、觀光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點”。

在四川煙區,“煙+水稻”“煙+苦蕎”“煙+光葉紫花苕”“煙+蔬菜”等科學耕作模式讓綜合體常年披綠,農民四季豐收。宜賓珙縣下羅壩綜合體出產的萵筍綠色、安全、無公害,獲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涼山會理南閣、宜賓珙縣下羅壩綜合體建立起分揀、冷藏倉庫,并與當地農特產品初、深加工廠實現長期合作。

在山東煙區,黨建引領,多方協同,基層黨支部的組織優勢被充分發揮。578個種煙村建立起由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搭建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有效提高了農村資源調配和產業布局水平,更為提升鄉村領導力、改善鄉村治理水平注入新動能。

目前,各煙區已經形成以合作社傳統訂單為基礎,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社(聯合社)等新型(種植)經營主體自主發展為重點,龍頭企業、農投公司引領帶動發展為依托的五種綜合體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專業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銷售、多部門聯動的產業融合新路子。

訂單生產型——以合作社為主體,與農業企業、行業多元產品經營平臺簽訂購銷合同,實現零成本起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保障產品銷路、保障農民收益。

基地供應型——與具備優勢的龍頭企業深度合作,構建功能互補、運行高效的多元產品生產基地,形成穩定的產業化聯合體。

土地股份合作型——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合作組織,組建產業工人隊伍,集中作業、集約經營,實現共建共享共發展。

產加銷一體型——與周邊合作社共同組建聯合社或成立合作社協會(聯盟),自主開展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運營,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

田園綜合體型——依托當地資源,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智慧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從以點帶面到全面推進,一批以煙為主、多業共生的特色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在廣闊鄉村落地生根。產業綜合體已逐步成為促進基本煙田保護、踐行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促進煙葉多業融合、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示范區,促進煙農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樣板區。

十里西疇熟稻香,垂垂山果掛青黃。煙區產業綜合體以創新發展奏響了新時代的“田園牧歌”,繪出了大地豐收的藍圖,那是鄉村振興的煙區“新旋律”,是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壯美畫卷。

相關文章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综合视频一区_日产乱码一卡二卡三卡永久_24小时中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亚洲一卡2卡3卡4卡乱码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