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
40年櫛風沐雨,40年砥礪前行,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突破,煙草科技不斷取得新的歷史跨越。
從白手起家到碩果累累,從追趕學習到引領創新,從名不見經傳到登上國際舞臺,一代又一代煙草科技工作者奮勇拼搏,堅持把行業發展建立在技術進步基礎之上,實現了中式卷煙全面崛起,民族卷煙品牌牢牢占據國內市場,行業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科技支撐。
40年煙草科技發展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強的不懈奮斗史?;赝^去,擷取發展智慧和經驗;邁新征程,蓄滿前行憧憬與力量。
01成長:引進吸收 奮力追趕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勁吹。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讓科技的春天隨之到來。
隨著中國煙草總公司、國家煙草專賣局相繼成立,煙草行業從無序競爭走向有序發展,煙草科技事業從此翻開嶄新一頁。
總公司成立后,行業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提出以“技術進步”為中心,開始實施“科教興煙”戰略。先后設立科學技術部、科技教育司、科技司,負責行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等工作;成立行業科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國家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大力推進行業科技體制改革。各省級工業公司、省級局(公司)也陸續設立專門的科技管理機構。管理機構的建立健全,為全面開展行業科技創新工作打下基礎。
斯時,我國“兩煙”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與國外產品相比,產品質量不佳,經濟效益低下。如何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品質成為亟須解決的難題。
為快速提升科技水平,行業以開放的心態,加強與國外交流。1984年,中國煙草總公司加入國際最廣泛的煙草學術組織——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CORESTA)。同時,大力引進先進技術、機械和儀器,進行消化吸收轉化,加快中國煙草科技發展進程。
在煙葉種植方面,推進科學種煙,邀請外國專家進行指導,進一步掌握改進煙葉質量的實用生產技術,并且鮮明提出“煙田是第一車間”的嶄新理念。在卷煙工業方面,通過“技貿結合”等方式,組織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歷經 “六五”到“九五”時期持續的技術改造,特別是對玉溪卷煙廠等重點卷煙廠的大規模技術改造,積極消化吸收轉化設備和技術,全面提高了裝備水平和煙機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在煙輔材料方面,采用合資方式引進醋纖絲束制造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引進消化吸收,是為了更好地創造。在技術交流合作的同時,行業組織實施了“十大科技工程”。據不完全統計,從1986年至2000年,行業先后下達并實施了重大科技開發與推廣項目近700項,各領域均產生了一批較有影響的科研成果,行業整體科技實力得到增強。
研究、開發、推廣了一整套培育壯苗、科學施肥、成熟采收、科學烘烤等優質煙葉生產技術,煙葉品質和利用率都有較大提高,部分地區煙葉已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以提高卷煙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為中心的降焦、降耗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再造煙葉、膨脹煙絲、打葉復烤等先進工業技術廣泛應用于卷煙生產;開發并推廣應用丙纖絲束,結束中國沒有國產煙用濾材的歷史……“兩煙”質量和安全性顯著提升。
1982年到2003年的20年間,一大批年輕的科技工作者飽含創業激情,在行業科技水平提升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時期,煙草行業整體科技實力明顯提升,已經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較高水平和創新能力的科研體系。
02飛躍:自主創新 追趕超越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如何整合國內資源,突出中國煙草整體優勢和特色,提升中國煙草整體競爭實力,以求在多重壓力下更好生存和發展,成為中國煙草人的戰略思考。
2003年,作為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中式卷煙”概念應運而生。堅持自主創新,發展“中式卷煙”成為行業科技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隨后,煙草科技工作始終圍繞“中式卷煙”這個核心,從特色原料、配方設計、加工工藝、品類構建等多方面積極探索。
從2003年中國卷煙科技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式卷煙科技發展方向,到2004年進一步提出“煙草育種、卷煙調香、降焦減害、特色工藝”四大戰略性課題;從2006年印發煙草行業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到十大科技重大專項有序推進;從2010年行業把“技術創新上水平”確定為“卷煙上水平”的動力源泉,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創新型煙草行業建設……在一個個頂層規劃和方案指引下,行業科技創新工作奮勇前行。
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卷煙減害技術、中式卷煙制絲生產線、超高速卷接包機組研制……以自主創新為引擎,以重大專項為突破口和支撐點,全行業精心組織重大科研攻關,在“中式卷煙”關鍵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創新成果涌現。
中式卷煙品牌實現跨越式發展——
卷煙產品創新、品類創新、品牌創新更加深入。創新構建了有支撐、成體系、能感知的中式卷煙品類體系。“細短中”卷煙、降低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含量卷煙、雪茄煙迅速成長。中式卷煙在國內市場牢牢占據主導地位,在國際市場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煙草農業實現了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煙草育種技術實現從傳統育種向現代分子育種的轉變。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取得巨大成效。以精準施肥、科學采烤、精益生產為代表的先進煙草農業技術取得長足發展。煙草病蟲害防治實現由化學防治向綠色防控重大轉變,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實現植煙面積全覆蓋,向大農業推廣并成為國內外生物防治的成功典范。
降焦減害取得顯著成效——
國產卷煙焦油量從1983年的27.3毫克/支降到2015年的10.3毫克/支。提出“卷煙危害性指數”概念,并建立了具有中式卷煙特色的卷煙危害性評價體系。以7種成分為代表的卷煙危害性指數顯著降低,亞硝胺等有害成分含量明顯降低。
卷煙生產制造和商業流通實現跨越式發展——
卷煙生產制造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形成中式卷煙特色工藝,邁向國際先進水平。卷煙自主調香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成功研制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高速、高效、清潔、低耗的再造煙葉生產線。煙機裝備設計、制造和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國產煙機裝備實現了由高速向超高速的跨越。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構建起涵蓋各環節的全價值鏈信息化網絡體系,傳統商業向現代流通加快轉變。
遍及煙草全產業鏈的重大科技成果,推動中國煙草駛入科技自主創新的“快車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萍紕撔聫膩矶茧x不開體制和機制作保障??萍紕撔潞腕w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潛能。
新世紀以來,行業逐步掃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優化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從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到全面深化跨行業、跨學科、跨領域的科技開發合作,從創新重大專項組織管理模式到完善科技投入和知識產權管理機制,全行業創新活力和創新潛能較好激發,機構、人才、項目充分活躍,為煙草科技跨越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令人矚目的科技成果,建設了一批引領科學發展的研究平臺,也培養和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科研人才。在重要學科領域和創新方向,行業形成了一支梯次化高端人才隊伍和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
經過30多年發展,行業把技術的主導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新世紀以來,我國煙草科技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向前發展,形成了一批足以與世界一流比肩、刷新紀錄的科技成果,行業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中國煙草正以全新面貌,奮力走近世界煙草科技舞臺中央。
03新程:創新引領 自立自強
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是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的發展。
意氣風發的中國煙草開啟了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煙草科技工作新的目標和方向。
新一屆國家局黨組堅決落實中央要求,精心制定行業高質量發展“1+6+2”政策體系,建設創新體系、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被納入行業高質量發展全局;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煙草行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行業全方位創新的引領力量。
行業上下“一盤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煙草科技事業跑出“加速度”,一項項重大創新成果相繼涌現。
中式卷煙科技創新實現重大跨越。以技術創新引領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品類創新,帶動中式卷煙風格特色、規模結構、消費認同、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細短中”等創新產品銷量占比超過20%。卷煙配方理念和技術創新升級,由傳統“橫配方”向“豎配方”轉變,產品數字化設計技術研發并推廣應用。國產雪茄煙市場快速增長,國產雪茄煙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卷煙降焦減害實現整體突破。升級完善綜合降焦減害技術體系和選擇性減害技術體系,國產卷煙焦油量降至10毫克、卷煙危害性指數降至8.2,整體進入低位區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為履行控煙履約職責提供科技支撐。
現代煙草農業技術創新取得顯著進步。構建現代煙草育種技術體系,建立了6000余份種質的煙草優異種質資源庫,實現從基因到品種的育種路徑全線貫通,自主煙草品種種植面積達85%以上,進入煙草生物育種國際前沿。建立覆蓋煙葉生產全過程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走在大農業前列,并首次進入聯合國框架下的科研序列。生物有機肥、煙用農機等先進適用技術工程化開發并廣泛應用,帶動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
數字化轉型邁出堅實步伐。信息化與煙草產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持續拓展,智慧農業、智能制造、零售新模式、“互聯網+監管”等取得積極成果,行業生產經營管理一體化平臺加快構建,云平臺、二維碼應用等項目加速落地,農、工、商、政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
產業鏈供應鏈配套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超高速卷接包機組。煙用絲束、卷煙材料、再造煙葉等重要原輔材料自主研發和自我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煙草應用基礎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在 《自然》《核酸研究》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400余篇,彰顯中國煙草科技硬實力,引領煙草產業技術國際前沿。煙草多用途利用開啟戰略布局。
與此同時,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行業創新政策和制度體系有效確立,加快構建特色鮮明、要素集聚、活力迸發、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壯大中國煙草特色戰略科技力量,全過程質量技術監督體系、全產業鏈行業標準體系形成。一支以1名工程院院士、5名科技領軍人才、80余名學科帶頭人及首席專家為代表的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為行業科技發展提供了強大人才資源。
“行業創新實現量質齊升,科技實力、創新資源處于歷史最好水平,奠定了‘十四五’創新發展的基礎支撐和重要保障。”國家局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邁入“十四五”,行業高質量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至關重要。
行業科技工作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效能治理、造就高素質隊伍”這一中心,堅持創新核心地位,行業先后出臺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進一步深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全行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系統觀念作為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六個相統一’,聚焦‘六個新突破’,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各項重點任務,全面塑造行業發展新優勢。”2021年9月召開的全國煙草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局局長張建民為新時代新階段行業科技發展拓清思路,并對科技創新工作作出“六個全面”的重點工作部署,向全行業發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動員令”。
行業各直屬單位,煙機公司、中煙實業堅定信心決心,紛紛研究出臺科技創新規劃和配套政策措施,邁出了新時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鏗鏘步伐。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行業科技工作按照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堅持“四個面向”戰略方向,沿著行業科技發展規劃的“路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謀創新,中國煙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愿景必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